转变思路求突破 提质增效创辉煌

2021-03-31 09:02 阅读(?)评论(0)

转变思路求突破  提质增效创辉煌

开启德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新时代


德州是全国、全省蔬菜集中产区之一,蔬菜是我市一大优势产业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蔬菜业对我市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,时代在发展、科技在进步,我们将践行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开启德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新时代。

一、德州市蔬菜业发展特点

近年来,我市立足蔬菜产业振兴,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积极培育产业新动能,扩规模、建园区,提质量、创品牌,抓科技、提效益,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蔬菜主产区,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,农业行业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优选产业。

(一)区域化、规模化格局基本形成。通过实施“一县一品、一乡一品”战略,促进土地向大户、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流转集中,推进专业乡镇、专业村和专业园区的建设,发展壮大蔬菜功能保护区。按照现有蔬菜集中产区为中心,逐步向周边扩散发展的原则,以市场和龙头企业为轴心,打破乡县界限,融合成大片、大板块,利用相对集中投入,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,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、新品种、新机械,率先实现蔬菜品质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生产,形成了成方连片、区域化种植的蔬菜功能保护区40个,总面积达到90万亩。如平原县王杲镇、恩城、夏津县香赵庄镇、宁津柴胡店镇为重点的温室黄瓜基地;以临邑县临南镇,禹城市安仁镇、房寺镇,平原县前曹镇、张华镇为重点的温室西红柿基地;以陵城区陵城镇和平原县坊子乡为重点的温室西葫芦生产基地等。

(二)管理技术不断提升。我市种植蔬菜历史传统悠久,广大菜农的种植经验、技术丰富,市县乡三级科技推广体系较为健全,技术力量雄厚。近年来,全市引进、示范、推广蔬菜新品种上百个,建立了一批试验示范基地,蔬菜良种率达90%以上。此外,生物防治、熊蜂授粉、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比重逐渐提高,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科技支撑,提高了土地、化肥、农药等利用率。

(三)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,劳动强度不断降低。近年来、水肥一体化、自动巻帘、自动放风机等设备得到推广应用,菜农劳动强度显著降低,生产效率明显提高,促进了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和产量效益的提升。

(四)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。随着设施和技术的改进完善,遮阳降温、阻隔防虫、避雨控湿防病、生物防治、熊蜂授粉等措施,有效地阻隔害虫进入、抑制病害发展,实现不用或少用农药,提高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。例如当前采用的防雾滴PO膜和水肥一体化配套技术,设施内的空气湿度降低20%-30%,有效的抑制了病害发生,农药用量减少30%以上。2020年底,全市蔬菜认证“三品一标”产品256个,认证单位106家(包括地标认证2家,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家),认证面积52万亩,认证产量145万吨,蔬菜产品药残抽检合格率连续稳定在98%以上。

(五)市场流通体系逐步健全。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,德州以农业部6大定点市场为依托,逐步发展成为集现货交易、连锁配送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周年交易市场。同时,规范40个产地批发市场管理,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,蔬菜运输、加工、包装、冷藏等相关配套行业逐步壮大,有利的促进了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。

(六)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。目前,全市蔬菜加工龙头企业37家,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,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。蔬菜经济合作组织126家,定单销售率30%以上。英潮、飞达等一比外向型企业带动全市出口蔬菜基地10万余亩。齐河美东、禹城向阳坡等蔬菜园区基本实现了蔬菜初加工包装上市,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式发展。

(七)智慧农业崭露头角。德州市的智慧农业大棚是荷兰与中国德州现代农业的精准对接成果。自2017年,我市先后建设了临邑智慧农业产业园、庆云水发现代产业园和德州智慧产业园等智慧农业大棚项目,发展规模和质量档次居全国领先位置,得到了胡春华副总理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。德州智慧农业大棚坚持高标准建设,全部引进采用荷兰技术建设,采用物联网、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,实现了农业的数字化、智能化、低碳化、生态化、集约化,蔬菜产量是普通冬暖式大棚产量的4-5倍;高效环保节能,产品优质安全。蔬菜主要销往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一线城市,分别与盒马生鲜、快客利集团、千喜鹤集团等高端大型商超合作,每公斤售价高达20-30元。坚持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 、市场化运作,形成了可持续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建设运营模式。

二、德州市蔬菜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

(一)规模化程度不高,发展优势与区位优势不相称。基地集中连片少,条块分割较为普遍,最大的基地面积也就是二、三万亩,与维坊、聊城、临沂兄弟地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。

(二)蔬菜价格波动依然很大,知名品牌蔬菜少。受自然、生产条件等因素影响,年际间蔬菜价格波动加大;受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,品种间蔬菜价格差距拉大,蔬菜价格“过山车”式的波动,给我市蔬菜产业带来较大影响。“三品认证”数量不多,知名品牌少,竞争优势不强。

(三)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。设施建造标准低、设施设备不配套、抗灾能力弱,抵御极端灾害天气能力不足;冷链设施、贮运设备落后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,难以满足蔬菜保鲜储运的要求;生产上传统的精耕细作,人力劳动仍占主导地位,机械化率提升缓慢,蔬菜生产机械化率远低于大田作物;蔬菜栽培的标准化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,特别是全程绿色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力度不够,精准化、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。

(四)劳动力瓶颈越来越凸现。从事蔬菜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缺乏,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,从业者科技文化素质低、操作技能差等问题,已成为制约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。

三、对策建议

站在新的起点,今后我市蔬菜产业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,突出抓好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;推动农产品由卖“原字号”向“制成品”转变,推动蔬菜园区由“分散”向“集约”转变,推动蔬菜由“设施化”向“数字化”转变。在蔬菜产业规模化、产业化、数字化、品牌化等更高层次上实现新发展。

(一)突出蔬菜质量提升,抓好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。品种培优要以德高种业和希森马铃薯为龙头,在占居全国领先位置的白菜、马铃薯等品种实现新突破的同时,积极向其他品种拓展;要以市农科院为龙头,深入挖掘我市“德州西瓜”“庆云大叶香菜”“德州小火茄”“德州香把子白菜”等优质蔬菜资源,培育培优成品牌资源;要以26家蔬菜育苗工厂为龙头,不断引入国内外优良品种,努力使我市良种覆盖率达100%品质提升以“放心农场”建设为抓手,抓好投入品监管、标准化生产,搞好“三品认证”,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,健全基地准出、市场准入制度,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,全面提升质量。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与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相适应配套的地方主要蔬菜生产操作规程,形成蔬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。牌打造要整合“德州西瓜”、“庆云香菜”、“陵县西葫”、“杲牌黄瓜”等品牌资源,共同闯市场,大力开展品牌推介、产品展销等促销活动,努力提高品牌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,全力打造“德州味”德州市区域公用品牌。

(二)突出规模效应,推动蔬菜园区由“分散”向“集约”转变。要按照“规模突出、彰显特色、六产互动、科技领先、品牌知名”的原则,对现有蔬菜区域布局进行进一步优化,打造形成自然资源充分利用、核心竞争力突出、特色鲜明的优势区域,推动蔬菜产业规范、有序、健康发展,今年力争新增日光温室2000个。通过集中领导、集成技术、集约项目,促大培强,尽快建设一批工业级蔬菜产业园区,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、标准化生产、商品化处理、品牌化销售、产业化经营的蔬菜产业园区;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到水、电、路配套,做到旱能浇、涝能排;生产上要做到良种良法配套,集成应用无土栽培、工厂化育苗、节水灌溉、生物防治等多种高新技术;借助物联网、互联网+等现代科技手段,促进蔬菜生产向集约化管理、专业化生产、机械化操作、精量化投入转变;同时要积极拓宽蔬菜园区的文化、旅游、休闲、观光功能。

(三)突出现代科技应用,推动蔬菜由“设施化”向“数字化”转变。一要加大培训力度。积极引导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,加强与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,聘请有经验的蔬菜专家,举办技术培训、进行实地指导,提高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。二要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。引进优良蔬菜新品种的同时,大力推广节水灌溉、测土配方、立体栽培、生物防治等新技术,并逐步装备节水滴灌、二氧化碳发生器、沼气灯及自动放风机等设施蔬菜生产机械设备,提高机械化水平,降低劳动强度,规范设施蔬菜技术生产操作,引导规范化、标准化生产。三要加快农业数字化进程。结合“智慧农业大棚”发展,逐步探索将荷兰智慧农业技术与我市日光温室生产相结合,融合现代工程技术、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服务打造现代农业,提升日光温室现代化水平,为日光温室安装智能化水、温、气、肥调控系统,推动新旧日光温室换代升级,2021年力争改造提升日光温室2000个,在蔬菜“设施化”的基础上实现“数字化”。

(四)突出三产互动,推动蔬菜由卖“原字号”向“制成品”转变。蔬菜生产不能单一的抓基地建设,要统筹市场、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,构建产业化经营格局。一是突出市场带动。尽快建设设施完备、市场管理规范的产地批发市场,突出其龙头带动地位,逐步发展成为集现货交易、直销展销、包装加工、连锁配送、运输仓储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周年交易市场,成为覆盖全国的大型仓储物流中心。二是突出品牌龙头带动。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,推动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农户合理分工。龙头企业抓市场、创品牌、定标准,建好绿色、有机蔬菜基地;专业合作社搞好产前、产后、产中的“几统一”服务;农户按订单抓好标准化生产。尽快形成“龙头企业+专业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化经营格局。三是突出加工龙头带动。对现有蔬菜龙头企业进行整合、嫁接、改造、提升,加快设备更新和改造,重点对保健食品、休闲食品的研制与开发,促进上规模、上档次、上水平。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,尽快引进一批知名度高、带动力强的加工企业,积极引导他们培育生产基地,发展订单生产。推动蔬菜生产由卖“原字号”向“制成品”转变。

(五)突出政策引导,扶持推动蔬菜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。一是城乡互动,人才回流。要制定政策,鼓励工商资本下乡、务工人员返乡、技术人员入乡创业发展蔬菜产业,推动人才资本技术向蔬菜产业聚集。二要多方发力,共同建设。蔬菜产业发展要尊重农民意愿,坚持以农民作为投入主体,政府推动、企业参与,多方发力,共同建设。三要整合资源、集中投入。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蔬菜产业现有政策的同时;市、县要尽快出台完善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。有效整合各类项目发展资金,对蔬菜产业发展集中投入,加快完善蔬菜集聚区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发展精深加工,推动品牌打造,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。

 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1-03-31 15:55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